跨境購物進口相關常識

運輸相關

養成良好的集運習慣
我一般只要重量足夠,達到低消就會直接集運,但是我也看過朋友一次集運30件,點包裹都點的自己頭暈目眩,不知道大部分的人是哪一種,但是我使用集運近十年,幾乎沒有出過包,相信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。
注意包裹的包裝
國際運輸與國內運輸相比確實更加複雜,必須經歷各種檢查和轉運。特別是當你的包裹上了飛機或者裝船後,可能會有重量超過百公斤的物品壓在你的包裹上。如果包裹受到擠壓而損壞,究竟是誰的責任呢?當商品進行國際運輸時,對於易碎物品的妥善包裝是買家應該承擔的風險。坦白說,如果商品在運輸過程中被擠壓損壞,很難尋求賠償,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風險。我見過很多破損的情況,如玻璃杯碎裂、行李箱凹陷、馬桶破裂、陶瓷水槽破裂等,不勝枚舉。因此,對於易碎物品,一定要加強包裝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大陸境內運輸以及集運一般都是在東南沿岸,多雨且潮溼,儘管發生的機率不大,但包裹仍有可能在運輸階段或者等待清關時暴露在雨中,包裹因此淋濕損壞或者箱子破掉內容物短缺。因此,在梅雨季節這種陰雨綿綿的時候,最好請賣家出貨時就幫忙做好防水,以免包裹被淋濕。
總之,國際運輸帶有諸多不可預測的風險。在這種情況下,作為買家,我們應該在包裝商品時尤為謹慎,特別是對易碎包裹一定要多加留意。同時,在氣候惡劣的情況下,與賣家和集運公司溝通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是明智之舉,以避免包裹受損。

進口相關

普特貨是什麼?
不是禁運品也沒有進口限制的貨物就是普貨,禁運品就是台灣海關或是航空公司規定不能從大陸進口運送的東西(可見另一篇文章:認識進口禁運品與限制進口商品),反之,特貨就是一部分可以由私人集運寄送的進口限制商品。
海關怎麼區分普特貨?
其實海關並沒有區分普特貨,這都是集運商的區分,甚至部分集運商為了提高價格還會出現敏貨這個詞,實際上,海關是將貨物分為三種類型,這三種類型分別是:
● 可以自由進口的貨物(普貨):這類貨物無需特別申請即可進行運輸。只需符合相關的進口規定和程序,便可進口。
● 需要特別申請才可進口的貨物(進口限制品):這類貨物需要特別申請許可或者相關認證,通過海關的審核後才能進口。
● 禁止運輸的貨物(禁運品):這類貨物是絕對禁止運輸的,如果將這些貨物進口,將面臨法律的制裁,非常嚴重。
衝關可能面臨的法律責任
非常重要的提醒!確實有些賣家可能出於好意,在寄出商品時額外附上贈品。然而,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收件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違反相關法律法規,並面臨嚴重的後果,海關一旦查驗到,申報人將產生法律責任或遭受高額罰款等。
舉例來說,當你購買泡麵時,賣家可能慷慨附贈一根火腿腸作為贈品,或者當你購買科學培養器材時,賣家可能直接將活體動物或種子當做贈品放入包裹中。儘管賣家是出於好意,但這些行為可能觸犯相關法律法規,並對收件人造成嚴重後果。
因此,在購買商品時一定要與賣家確認清楚內容物和附加物品,避免因為不知情而產生法律責任。如果有疑慮,建議與賣家進一步溝通,確保收到的商品符合法律法規並適合運輸。這樣能夠保護自己免受刑事責任和高額罰金的風險。

稅務相關

關稅是什麼?
關稅就是當地政府對於國外貨物進口到國內所課徵的進口稅,這項稅收是由海關進行徵收,而納稅義務人便是進行海外購物的包裹收件人。
關稅計算方式
關稅總額的計算方式主要為:「進口稅額」加上「營業稅額」,那麼這兩者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?

● 關稅總額=進口稅額+營業稅額
● 進口稅=完稅價格X關稅稅率
● 營業稅=(完稅價格+進口稅)X營業稅率(5%)
*台灣營業稅率固定為 5%
台灣免稅額度規定
根據《關稅法》的規定,當您從海外購物進口商品回國時,一般需要向海關繳納相應的關稅。但是只要符合以下兩種情況,就可以享受免稅的優惠,這樣可以省下不少費用。

● 如果包裹的總價值低於新台幣2,000元(包含2,000元),則無需向海關支付關稅。
● 每個申報人每半年內前6次進口申報才可以免稅。

請務必記得,免稅的資格是有限的,在半年內的免稅次數不能超過6次,以及在進口時要注意價值是否超過了限制。